纳加作为一站式视频直播系统方案的倡导者,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在公共、营销、内部协同上的直播难题。那么在常见的视频直播系统方案中,哪些功能在直播流程中是必备的呢?
纳加软件销售工程师--纳哥就以新发布的导播一体机NSCaster-Mini为例,跟大家聊聊直播流程。
步骤一:采集
步骤一:采集
采集是整个视频直播流程的第一个环节,从前端采集设备中获得原始的视频数据,将其输出到下一个环节。
视频的采集涉及两方面数据的采集:音频采集和图像采集。
纳加开发了基于互联网传输的NDDIP设备互联协议,无需连接线即可将所有采集设备信号传输给导播台的核心技术--导演码互联机制。
(扫描导播一体机上的“导演码”即可将采集信号上传至导播一体机)
同时,纳加联合TVU Networks,将TVU Router 4G聚合模块嵌入直播体系中,保证采集端在移动环境中的视频直播和云平台接入的网络稳定性。
步骤二:前处理
视频或者音频完成采集之后得到原始数据,为了增强一些现场效果或者加上一些额外的效果。
处理环节分为音频和视频处理,音频处理具体包括混音、降噪和声音特效等处理;视频处理包括美颜、水印、以及各种自定义滤镜等处理。
在直播节目时,可利用NSCaster-Mini导播一体机自由添加字幕角标和时钟,实时播出,最多可支持 4 个的角标、时钟、左飞、上滚等各种字幕,位置、大小自由调整。
步骤三:编码
编码就是指对采集来的原始视频、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,从而能在互联网上实时传输;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,将压缩过的视音频信号还原成初始信号。
视频编码的意义
原始视频数据存储空间大,一个1080P的7s视频需要817MB,原始视频数据传输占用带宽大,10Mbps的带宽传输上述7s视频需要11分钟,而经过H.264编码(一种主流的视频编码技术)压缩之后,视频大小只有708k,10Mbps的带宽仅仅需要 500ms,为满足实时传输的需求,采集来的原始视频势必要经过视频编码。
常见的视频编码技术有:H.264/AVC HEVC/H.265 ....
常见的音频编码技术有:MP3、AAC等
NSCaster-Mini导播一体机包括以下三种编码预设:
❶H.264是采用CPU软编码,占用CPU资源。
❷Intel.H264 编码器使用Intel GPU加速,不占用CPU 使用率。使用Intel.H264编码器需要Intel酷睿i3/i5/i7系列 CPU,并启用Intel集成显卡,并安装最新的Intel显卡驱动(到https://downloadcenter.intel.com/default.aspx 下载安装)。
❸硬编卡H.264编码器为硬件编码,实时硬压。
步骤四:推流
推流指的是把采集阶段封装好的内容传输到服务器的过程,由服务器对内容进行统一管理,包括视音频文件的存储和分发等。
NSCaster-Mini导播一体机,采用H.264/AAC编码输出视音频信号,可以保存为MP4、FLV文件。
此外,可同时录制多路物理输入和直播输出的信号,实现每一路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录制,保存所有的现场原始视频,方便后期剪辑、存档,不仅如此,还可以灵活设置每路信号的码率、分辨率、录制格式等。
NSCaster-Mini 同时具备一键推流,视频互动、分享,达到多平台多终端无缝对接,最终完美实现 Web、PC、手机等全终端无插件观看,让企业直播变得更便捷。
以上便是NSCaster-Mini进行企业商务直播流程,之后纳哥将不定时奉上NSCaster-Mini直播操作视频,敬请期待~
NSCaster-Mini 在427mm x 133.9mm x 307mm的极限空间内注入了采集、导播、切换、包装、合成、编码、推流等所有直播元素,以3公斤的重量打造直播新视界。